瑞安市74岁老人蔡洪兴收到了一份“稀有”的证书。这张证书由省慈善联合总会颁发,上面写着蔡洪兴被授予省第二批“五星级义工”荣誉称号。这是继诸葛银火之后瑞安市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市民。据悉,目前全省“五星级义工”共有80名,其中温州地区12名。
不忘初心 义工服务十周年
在莘塍,不少人认得他。时常穿着红马甲,在塘河边领着一群老年人做保护塘河的工作,时不时还劝阻不文明行为……这位老人就是莘塍护河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蔡洪兴。
2009年7月20日,从莘塍环境卫生管理所退休的蔡洪兴,成立了莘塍慈善义工中队。2014年,莘塍慈善义工中队改名为莘塍护河慈善义工服务队。10年以来,蔡洪兴一直担任队长,悉心打理服务队中的大事小事。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义工人数也从最初的10多人增至如今的50多人。这支义工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也有60来岁,最大的76岁,是真正的“银发族”慈善义工服务队。蔡洪兴笑称,“我今年75虚岁,是队伍中年纪第二大的。”
2011年11月,蔡洪兴倡议成立网吧市场监督分队,定期带领队员巡视网吧,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吧。2012年5月,在他的召集下,组织义工专门疏导莘塍大桥交通,在上下班路面高峰时段,协同交警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有些人随意停车、摆摊,我作为一名义工只能劝阻,所以有时候疏导交通很受气。”蔡洪兴说,一些人看他是个老头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也有人说“这老头惹不起”。听到这种话,蔡洪兴总是一笑了之。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蔡洪兴说,近年来,他们还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养老院,为老人们量血压、理发、剪指甲等,送去关怀与温暖。
自2009年成立义工队以来,蔡洪兴的服务工时已达4000多个小时。“我不喜欢打牌玩乐,退休后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也算是不忘初心吧。”蔡洪兴朴实地说。
明察暗访 守护母亲河
作为土生土长的莘塍人,从小就在塘河边长大,蔡洪兴见证了母亲河塘河随着当地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渐容颜衰败。蔡洪兴深感痛心,誓将把守护塘河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2014年起,他开始投身塘河保护。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针对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黄家浃和河口宫河,蔡洪兴带领义工队开展了“再现一汪碧水”项目。“一定要杜绝河道污染!”蔡洪兴下定决心,不要让母亲河再受到伤害。他成立了民间环保纠察队,每周对河口宫河、黄家浃开展两次明察暗访,了解两岸工厂排污水情况和河水支流情况。
蔡洪兴回忆,那段时间十分辛苦。每次从夜里20时到22时,义工队带着手电筒和相机巡查河道。一旦发现有污水偷排等问题,他们就用相机拍下来,并且找出排污的企业。
对于这些偷排污企业,他们会对业主进行环保教育,制止其违法行为;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则向执法部门举报。在工作中蔡洪兴经常被人误解,甚至有人在背后偷偷骂他“多管闲事”,但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公益心。
在他的坚持与执着下,身边的朋友受其感染,纷纷加入到慈善义工的队伍中来。如今,他的老伴也是一名义工,每次有巡查活动,她都会陪在蔡洪兴身边。这群老人通过开展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宣传“五水共治”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公益无止境 一直做下去
自从走上公益的道路,蔡洪兴表示自己是忙碌而快乐的。即便没有活动,他也习惯每天去办公室坐一坐,整理整理手头的资料。这样让他觉得时间过得更有意义。
作为义工,10年来他不仅没有拿一分钱报酬,反而时常自掏腰包为义工队做补贴。比如,办公室里缺茶叶,他就从家里带来;办公室的水费、电费没人缴,他主动支付。甚至,办公室里电风扇、电视机坏掉,蔡洪兴都能自己修。
“能省则省,钱用在需要的地方。”蔡洪兴说,自己和老伴退休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元,子女都生活得不错,无需他们帮忙。他非常享受和老伴居住在老房子里,物质上节俭,但精神生活非常富足的日子。
“公益是做不完的,只要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那就够了。”蔡洪兴说,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他的公益路会一直走下去。
据统计,2011年,他就参加了1392个工时的义工:被市慈善总会评为四星级义工。2013年,被市政府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2014年,被授予“浙江省志愿者服务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