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后裔,如今灿若繁星,遍布海峡两岸。其实,早在汉魏、唐宋时期,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就有蔡氏望族的华丽身影。
济阳蔡氏是大多南方蔡氏后裔公认的始祖,莆田蔡氏、建阳蔡氏则是南迁后的重要分支。此外,柯蔡同源、辛柯蔡同宗的说法,也让古老的蔡氏家族多了一分神秘。
济阳蔡氏:南方蔡姓人公认济阳郡为祖根地
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生活。两汉时,河南陈留、南顿等地均有蔡姓人聚居,并出现了一批名人。
查询史料发现,居于陈留圃城(今属开封杞县)一带的蔡氏家族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蔡邕、蔡琰父女。
晋永嘉年间,蔡氏开始第一次大移民,其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济阳郡一带的蔡姓世族南迁,定居于今天浙江一带。
“永嘉南渡”是中原汉人大规模南移的开始,济阳人蔡谟就是这时避乱南迁的,他被后人视为南渡蔡姓的始祖。
今天,大多数南方的蔡氏后裔认为自己的祖根地在河南济阳郡,他们的家族祠堂里,还挂着“济阳堂”匾额。
丹阳蔡氏:蔡履、蔡大宝是其代表人物
作为济阳蔡氏演化的重要环节,学者认为,丹阳蔡氏发源于南朝齐国的蔡履。
代表人物有南朝梁国尚书令蔡大宝,南朝陈国御史中丞、度支尚书、新丰侯蔡景历,陈国中书令蔡征、唐贞观太子洗马蔡允恭等。他们的子孙众多,影响很大。
丹阳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西北部,北滨长江。蔡肇是北宋时丹阳(今江苏镇江)蔡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丹青,著有《丹阳集》传世。
莆田蔡氏:蔡襄一族有23名进士
蔡氏入莆,始于唐末。那时黄巢农民起义爆发,不少中原百姓随军从固始南下,形成一次新的移民潮。
居于浙江钱塘的蔡用元便随这股移民潮进入莆田,成为莆田蔡氏一世祖。
福建省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相关人士介绍,北宋时,蔡用元家族成为当地望族,最突出的是蔡襄、蔡京两大家族,蔡襄的后裔在海内外影响尤其大。
蔡襄一族中,仅进士就有23名,他们中,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叔侄同科的现象很常见,尤其是蔡旻的三个儿子蔡佃、蔡伷、蔡伸全部进入太学,号称“三蔡”。相比之下,蔡京虽政声不佳,但他对莆田的贡献也很大。
如今,莆田境内依然还有蔡襄、蔡京、蔡卞的古墓和祠堂、故居等人文景观。
建阳蔡氏:“蔡氏九儒”,闽中望族
唐末中原战乱,河南光州固始县的蔡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这个蔡炉,就是我们建阳蔡氏的一世祖。”福建建阳市蔡氏九儒学术研究会会长蔡春寿介绍 说。
到了南宋,蔡炉的九世孙蔡发家族四世九儒,对朱熹理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蔡氏九儒”分别是蔡发、蔡元定、蔡渊、蔡沆、蔡沉、蔡格、蔡模、蔡杭、蔡权。
宋朝理宗皇帝为褒扬蔡元定的功绩,曾赐字、造书院,塑造朱熹与蔡元定对坐的讲道神像。清康熙时,更是分别为蔡元定、蔡沉颁赐“紫阳羽翼”和“学阐图畴”金匾。
我国姓氏文化中,有辛、柯、蔡三姓同宗的说法
三个姓氏为何会同宗?世界蔡氏宗亲总会常务副监事长蔡元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普遍的说法是与蔡氏一次举家逃难有关。相传,蔡敦毅是中国南方,乃至海外辛、柯、蔡三姓的始祖。
蔡敦毅生于唐僖宗十三年,妻子辛氏,三个儿子分别是蔡忠辅、蔡忠佐、蔡忠惠。唐末军阀混战,蔡敦毅在当时的吴国做官,受封大夫。为官26年间,因上司要求,他做过不少聚敛民财的事。
公元937年,李昪灭吴建立南唐。他的上司因受贿之事败露,暗地派人追杀蔡敦毅。蔡敦毅只得举家逃亡,与妻儿分三路伪装逃命:长子蔡忠辅改随母姓辛,化名辛文悦;次子蔡忠佐改随二娘姓柯,化名柯八使;幼子蔡忠惠不改姓,化名蔡忠烈。逃亡三年后,他们在洛阳定居。
后来契丹入侵中原,蔡敦毅举家前往福州。北宋初年,辛文悦被封为翰林侍讲,两个弟弟也做了官。兄弟三人以辛、柯、蔡三姓成为朝廷命官,姓氏也从此不再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