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蔡蔡氏应该是跟随蔡昭侯东迁的蔡氏族民及其后裔。因东迁后的蔡国处于没落时期,楚之势力步步紧逼,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必然导致蔡氏族民纷纷外迁。我分析,下列几处的蔡氏极有可能都是从下蔡迁徙而去的。
济阳蔡氏:蔡昭侯东迁前,没有把东迁之事告诉国民,直至吴国派兵控制了蔡国协迫东迁时,国民才知。这时不想东迁而想迁往他地的蔡氏已被控制,只得东迁州来。所以济阳蔡氏的先祖可能是到了下蔡后,在蔡国灭亡前迁往陈留圉城的。蔡邕是济阳蔡氏的代表人物,他为琅邪王傅蔡郎撰写的《墓志》中说:“君讳郎,字仲明,盖仓颉之精胤,姬稷之末胄。迄于平、襄,周祚微蚀,王室逐卑。齐晋交争,强楚侵陵,昭侯徙于州来,公族分迁,氏家于圉”。“昭侯徙于州来,公族分迁,氏家于圉”这句话已经点明了陈留圉城蔡氏迁徙的时间和地点。陈留圉城后归新划的济阳郡管辖,原住在陈留圉城的蔡氏便成为,“济阳蔡氏”。
蔡家苗: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李学勤主编的《中华姓氏谱•蔡》书说:在禁国灭亡前后,有一支蔡人迁入楚境蔡甸(今湖北汉川一带)。楚悼王时(公元前401-前381年),任用吴起变法,开发南方,居住在蔡甸的部分蔡氏被迁到高蔡(今湖南常德市境)一带,并在那里建立了高蔡国。不久,高蔡国又被楚灭,其蔡姓遗族溯沅江而上,西入贵州,逐渐融入少数民族之中,后被称为“蔡家苗”。
望蔡国蔡氏:还是李学勤主编的《中华姓氏谱•蔡》书中说:“蔡国(原书注下蔡)被楚国灭亡时,又有一部分不甘心受楚奴役的蔡人,远徙到今江西上高县境,在那裹建立了,望蔡国’,以表达他们对中原故国的眷恋之情”。元夕先生发表在《儒林门第》总第12期上的《蔡国兴亡记》文说:“周定王22年,楚师灭蔡,……蔡侯齐率国南逃,终于在公元前447年后,来到江西上高县,自建都日‘望蔡’。从此,蔡氏子孙由北向南迁徙。今之安徽、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广西,乃至海外蔡氏均有从江西、福建迁徙之说,恐与‘望蔡国’不无关系”。
下蔡周边的蔡氏:由于国破家亡,下蔡蔡氏不得不四处逃难迁徙。有的辗转远逃他乡,有的四散隐居于下蔡周边地区,这是可以想象的。如今居住在凤台农村及周边的淮南、寿县、长丰、怀远、蒙城、阜阳、颍上、蚌埠等地的约15万蔡氏民众,他们的先祖极有可能都是蔡国灭亡前后,由下蔡逃难迁徙而去的。因蔡国灭亡至今已2500余年,期间他们的后人可能又从外地回迁至今风台周边地区。所以本地有的蔡氏说其先祖是从山东老鸹巷迁来的,还有的说是从江西迁来的,或说是从北京迁来的。但其主流,我认为绝大部分还是从下蔡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