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蔡氏文化网 “除了秦氏支祠,鄞州潘火的蔡氏宗祠是宁波现存的最大的祠堂,具有地方典型的宗祠建筑特色,属于男女合祠,在全国来说也很少见,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合适的时候将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昨日,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在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向媒体介绍了大修即将完工的400年蔡氏宗祠。
世所罕见的男女合祠
蔡氏宗祠位于鄞州潘火街道的潘火桥村,现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宗祠始建于1588年,距今有42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的1870年,有143年历史。建筑布局形式、营造工艺和做法等代表了宁波传统宗祠建筑的特征,建筑群面积较大,特别是后进正厅屋高近9米、用材规格硕大,在宁波乃至浙江地区极为罕见。另外,蔡氏宗祠是全国罕见的男祠、女祠合一的宗祠,在浙江一带尚属首例,也可证明从1870年起,蔡氏一族就已经打破了女人不能进祠堂的封建观念。
据介绍,蔡氏宗祠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男祠在北轴线上,前后三进,由门厅、戏台、厢房、前厅、正厅组成。正厅建筑雕刻精细,彩绘丰富。保留在壁画有“狸猫换太子”等故事。女祠在南轴线上,前后三进,由头门、前厅、正厅和偏房组成。
将成为潘火“地标”
世界蔡氏文化网:2003年,蔡氏宗祠曾一度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在当地热爱文保事业村民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下,几经奔波呼吁,蔡氏宗祠的文物价值才被社会认可。2007年进行了初步的修复。2008年,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公布了4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宗祠是其中第一家揭牌的。同时,蔡氏宗祠名列宁波市“三普”十大新发现。2011年,蔡氏宗祠开始大修。世界蔡氏文化网
为了蔡氏宗祠,老家在潘火的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蔡体良多方奔走呼吁,2012年还编写了《“蔡氏宗祠”资料选编》。蔡如良、董世芳、蔡林成、蔡体洪、蔡纪惠等四十多位老人付出了10年的光阴,不光出力在这里干活,还出钱。“这里的2000多块石板,一部分是捡来的,我们到处找,自己抬进祠堂来,还有些是买来的,从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昨天,现场的十多位老人向我们介绍了10年来蔡氏宗祠的保护和修缮过程。
研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在潘火桥村蔡姓居民占了近七成。蔡氏宗族从始祖宋千八一公(豹扁公)落户鄞东算起,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村里的老支书蔡体洪保存着24本如砖头般厚的蔡氏宗谱,上面不仅记载着蔡氏历代的重大事件,还有几张蔡氏宗祠当年原貌的照片,宗谱涵盖了历史、地理、气象、民俗、农技、艺文等,既具有研究蔡氏族系的脉络,更是研究这一方水土地域、民生百事的文献。蔡氏“宁波帮”在海内外是有影响的,他们的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
[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于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成立,是正式登记合法注册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306529054D。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由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主办。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以弘扬蔡氏文化,传承蔡氏文明为宗旨。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是一个综合性、公益性、研究性传播蔡氏宗亲文化信息的平台,为蔡氏宗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