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琵琶村落”至善至美令后人敬仰
时间:2021-08-02 13:48:30 作者:刘雅燕


展露倩影的那一片红房子,就是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她独立于都市的喧哗之外、静伫在万仞的五峰山之麓,离我单位只有几百米之遥。

这片古厝被当地人们冠以“琵琶村落”美名,其称谓源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蔡氏古民居的选址是一个九天仙女掉琵琶处,建设者在琵琶穴破土动工,渐渐地,一栋栋红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曾在村头找了一家楼房,从楼顶上俯视,错落有致的房屋真的身如琵琶,头大尾小,静静平置着,石埕石板间,整齐划一的切缝,宛若琴弦。站在楼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隐隐约约,仿佛听见师傅在敲砖凿石,那敲凿声犹如乐师拔动瑟琶乐弦。

春去秋来,叶落无声,岁月有痕。有关资料记载,这片红房子是旅居菲律宾爱国华侨蔡启昌和其子蔡资深(又名蔡浅)兴建的,清咸丰五年(1855年),蔡启昌在他的家乡漳州寮着手规划建设,其后,蔡浅继承父业,挑起建设大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青石墙脚、红砖墙身,碧瓦顶、燕尾脊……,23座近400间典型的闽南皇宫起大厝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春风秋雨,几度飘摇,迄今尚存宅第16座,彼此相连相依。漫漫丝绸之路,大厝的很多建筑材料来自菲律宾,再融入闽南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和装修风格,绘就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建筑图画,她在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芳名录里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多世纪的建筑,那么遥远!古厝历久弥新,那么近!一方遥远而又熟悉的世界。

“有蔡浅的富,没有蔡浅的大厝”,这是流传在福建泉州一带的一句俗话。她是啥样的大厝?我第一次走进她仿若徜徉在紫禁城,这俨然是一座“小故宫”!那独特、古朴、自然、清幽,一下子捏住我的心。后来,大多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常游走于古厝间,不管走到那一处,那一个角落,皆有可触可摸的东西让人流连,抬头是景俯首也是景。

那年夏天,一名《福建日报》摄影记者慕名而来,单位让我带路,我们绕遍每一栋房子,他的相机“咔嚓”个不停,凝神地、贪婪地把多少美好东西留在光和影的记忆里。2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院落,我们漫游了一整个上午,我汗流浃背,脚酸腿痛,他却依旧精神饱满,步履轻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即将返程时,他不舍地回望“不虚此行!美极了,我还会再来”。

这片古厝,不知烙在多少远方客人的心间?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研究》项目协调员迪安博士率团考察蔡氏民居建筑群时,我也跟随在队伍里,一路听他啧啧称赞,我没听懂他的话,几天后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他给予蔡氏古厝这么高的评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建筑群,它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建筑群结构合理严谨,代表了当时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非常典型独特!”他还建议向联合国申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还记得,有一天,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华哲在古民居里挥墨题赞曰“闽南建筑大观园”。倾慕那里,心里就会铭刻着那儿,再遥远的异乡也会变成最近的距离,即使天涯也咫尺。

有人说“一处古民居,半部官桥史”,漫长的营造历史,铸就了一部不朽的史书,每一页都值得你慢慢阅读和细品。

文物沉默,历史有语。一座座闽南皇宫体民居建筑,诠释着独特的红砖文化。百年前的防震结构,令前来的建筑师赞叹不已。繁缛造极的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以及一种至今为止没有专家考证出来的奇特雕刻,高超技艺夺天工。风格多样的绘画随处可见,鱼尾狮、八仙过海、门当户对、喜上梅梢、象夿柱墩、送别书生等,瑰丽无比。风雅相赋的书法一幅挨一幅,涉及祖脉渊源、家训格言、颂赞祝愿、崇文重道、抒情言志等,大部分清晰可见,不乏名家手笔。各种雕刻、绘画、书法席卷整片院落,遍布每栋房子的厅堂、墙壁、门扇、窗棂,各具韵味。这些文字和艺术,岂止彰显古厝的风雅、蔡氏族人的情趣?更是一种文化信仰、一种精神传承,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着人生的灿烂色彩。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如果你留意,会发现这首浅显易懂的诗句多处题写在不同宅第的墙壁上,其作者是谁?据说有一年蔡浅从菲律宾回来巡视大厝的建造情况时,看见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皮球而吵起来,而两个儿媳妇不问情况互相指责对方的孩子,目睹这一幕,蔡浅感到忧虑:纵有金银万两,儿孙不和睦,家运定衰败。于是他有感而发抒写了这幅家训格言,可谓用心良苦!古厝里至今遗存的200多处诗词、联对、文句,有蔡氏族人自己创作的、有蔡家亲戚朋友赠送的,但大多是摘抄前人的优秀作品,体现了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价值,熏陶和勉励着后人积善行德,奋发图强。

这些历经百年依旧熠熠生辉的文字朴素沉静,却博大丰富、内藏深意,值得世人好好品读、领悟。“东渡文名驰洛下,一时才气压江南”这幅凿刻在“蔡氏宗祠”门柱上的楹联,是泉州清代进士吴拱震赠送给蔡浅的。这么有气势的联对,却曾为人误读误传。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游记,把“一时才气压江南”里面的“才”看成“财”,然后赞叹曰“从这副对联就可以看出蔡浅的财气非同一般”,蔡浅的财气确实非同一般,由于早年的筚路蓝缕,吃苦创业,积累了大笔资产,特别是到晚年,家底殷实,成为马尼拉屈指可数的巨商。但是这句赠言要赞美的是蔡浅的“才气”,是要颂扬他的智慧、格局、慈善。他发家后回馈社会,乐善好施、四处赈灾,被朝廷诰封为“资政大夫”。这朵文化内涵丰富的福建民居奇葩,是源自于蔡浅智慧的结晶,真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啊!远和近,有时只是一念之间、一字之别。更可惜可憾的是蔡氏宗祠在解放初期被损毁,砖石被拆搬至它处建房子,里头的宝物也几乎消失殆尽,仅剩残垣断壁和镌刻着那幅不朽对联的门柱,一个慈善家的很多历史见证物就这样跟随之而去,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蔡氏后人叹息地告诉我们,其砖、石、木雕堪称上乘,建筑艺术非常精湛,代表整个建筑群的最高水平。仅存的宗祠遗址,使人发思古之幽情!

时光飞逝,在岁月的流淌中,传说中的“琵琶村落”还散落了多少传闻轶事?“漳州寮”地名缘起“将就寮”的趣闻为村子增添神秘色彩。梳妆楼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成了千古绝唱,街坊还有谁不知晓?蔡郎君和明珠姑娘是否曾拾起九天仙女掉下的琵琶在梳妆楼台弹奏起高山流水?多年来,我在古厝走走停停,聆听过诸多有关古厝和蔡浅的传说,《怣赤报恩》《茹粉羹换大厝》《阿公与铁箱子》《绝世精艺金不换》《晋南大桥》《猪肝还沙》......一个个幽幽低语的故事,触动着人的灵魂。感悟故事中的生活小细节,我读懂了蔡浅的不凡品性:最深的快乐,是帮助别人。细微处见高远,这些为后人传颂的小故事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们和遗存在古厝里的文字一样,呈现出蔡浅的怜悯之心和勤奋质朴、宁静致远、博大胸襟的精神境界,其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令后人敬仰。我深信,古厝里一定还潜藏着很多没有展示给世人的动人篇章。

假如你是寒冬初春来,别忘了去观赏下古厝里的山茶花,有株长在古厝小天井里的山茶花,与古厝相伴共存,历经百年之久,且花开更旺,茂盛树枝已伸展到屋檐上。那年寒冬,我遇上花儿怒放满枝头,几百朵茶花在天寒地冻里绽蕾吐蕊,相邀开放,一起美丽,互相映衬,美轮美奂。粉红的、红色的、白色的、白底红条的、红底白条的,花姿丰盈,舒展着历经沧桑后的从容,芳香四溢,毫不吝啬地从院子里弥漫出去。居住在那家院子的蔡氏后人玲儿告诉我,这是“十八学士”品种,堪称山茶花珍品,玲儿那清澈闪亮的眼眸跟山茶花一样明亮。在古厝里,百年花儿,还有含笑花、百合花......它们沿着各自的生命轨道生生不息,茂盛生长,而滋养花儿的平稳大地,亘古不语,默默散发出生命深处的滋味。

这处独具匠心的经典之作,难以叙尽。你读,她是不朽的史书;你听,她便是凝固的音乐;你赏,她却是旧时风情画。

这隅简约丰富的古老房子,涟漪心湖。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络绎不绝,倾心阅读、聆听、观赏吧,共同守护她,守住一方地域文化的根和魂,传承文脉,让百年遗产启迪未来。(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政府刘雅燕)











世界蔡氏文化网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于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成立,是正式登记合法注册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306529054D。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由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主办。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以弘扬蔡氏文化,传承蔡氏文明为宗旨。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是一个综合性、公益性、研究性传播蔡氏宗亲文化信息的平台,为蔡氏宗亲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