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先贤
当前位置:首页 > 先人先贤 > 文章正文
诗书奕世蔡氏家风 成就“四代九儒”佳话
时间:2021-08-14 21:35:25

西山村地处增江街南部,背靠风塔山,毗邻美丽的增江河畔。广汕公路贯穿全村,一环路南北穿横而过,行政面积7.8平方公里,是增江街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常驻人口约5000人,主要姓氏为蔡、江、钟、李,下辖8个自然村,10个合作社。据悉,西山村立村于北宋年间,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纵观西山名胜,有人编成诗歌一首:“乘坐晚渡游南山,凤雁双塔映河间。南屏放学钓春鲤,古庙钟响别情返。”如今的西山村,拥有众多休闲的风景名胜好去处,也吸引了不少房地产商的青睐,到处是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蔡氏大宗祠

据该村的蔡氏族谱及祖墓碑文记述,西山村开居始祖蔡宗吉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自闽莆阳宦游入粤来增,卜居南山,即西山,繁衍创业。之后,西山村的江氏族群、吴氏族群、李氏族群、钟氏族群、陈氏族群、林氏族群、谢氏族群、梁氏族群、黄氏族群也分别于南宋至明清间陆续开居于此。各族群齐聚西山开居,繁衍创业至今。正是:祖德源流远,宗功世泽长。

而村中的蔡氏大宗祠是一座奉祀西山村蔡氏开居始祖蔡宗吉的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时任增城知县熊剑化为其题匾,名曰“世响堂”。记者看到祠堂内的神祇台前一副对联,尤为引人注目。“中郎理学传家发,元定光辉世泽长。”据该村老人蔡涛汹介绍,上联典指东汉蔡邕,表示蔡氏的渊源。下联典指南宋著名学者、理家学蔡元定,其曾提出“厚德”、“ 力学”、“ 尚勤”,被蔡氏子孙作为祖训。

诗书奕世的蔡氏家风,成就“四代九儒”的佳话。据该村的蔡氏族谱和《增城县志》记载,蔡氏族群在明清时期有多人考取举人。如:蔡宗荣,明宏治年间科贡元,是胡廷兰姻亲,德高望重,曾为蔡氏族谱作序;蔡九传,清嘉庆五年,武举亚元,倡导修筑同和围,清嘉庆九年重修始祖墓,为碑文作序;蔡文庄,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跟随何六,被封为军师,活捉知且倪森回南山囚禁,为西山反清斗争写下光辉一页。

此外,西山村党委常务副书记江严辉向记者介绍,当代的西山村也是人才济济。上校军衔、处长、厂长、留学生、博士生等数不胜数,有人在珠三角、四川、云南等地工作;有人往香港、台湾、东南亚各国经商,也有远渡重洋,到澳洲、加拿大、美国等地发展。

西山村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明清公布的增城旧八景,西山占其三景:南山钓台、增江晚渡和鲤桥春浪。此外,西山村风景秀丽,布局和建筑极具岭南特色:南山山顶风塔耸立,与河西雁塔相对映,山麓南有南屏书院、蔡氏大宗祠、山麓北有南山钓台、南山古庙依江屹立,村中有两棵近二百年的古榕,村之东南方5公里的山岗有座近千年的蔡氏始祖宗吉夫妇合葬古墓。概况来说,西山村是个有古庙、古塔、古祠、古树、古墓的“五古”村庄。

在该村老人蔡涛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相传是凤凰栖息之地的南山凤塔。只见凤塔呈八角形,外分七层,瓷砖墙,玻璃花岗岩地,红黄塔顶,八角屋檐下各呈凤头。从正门入塔,“凤塔”二字赫然入目。据介绍,凤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几经颓败,几经修葺,每一次修葺都是一次人心的凝聚。

位于凤塔山下的南山钓台与南山古庙依江屹立,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增城旧八景之一。古人娱乐不多,不时有三五书友结伴,几位情投意合老翁来观光、垂钓,别有一番情趣。相传县城龟峰铺高桂街举人林以良休假时常来钓台游览,见此诗兴大发,作诗一首传颂至今:“谁作鱼台枕碧湾,却凝神斧凿南山。一竿风月无边趣,万里烟波岂等闲。不管周车来吕渭,只妨汉使到严滩。江湖我亦归休者,春鲤秋鲈伴醉颜。”

在南山钓台附近则是西山潭,蔡涛汹讲述了胡庭兰来西山喝酒的故事。据西山村蔡氏族谱记载,十世蔡宗荣与胡庭兰是姻亲(其弟媳是胡之妹),蔡宗荣任咸宁知县荣归故里。县城附近秀才都来西山相叙,晚辈胡庭兰赶来赴宴。县城秀才见庭兰衣衫褴褛,一派寒酸,不肯与他共席,他见世态炎凉,感慨良多,宴后挑灯回家,途经南山钓台,把灯笼丢下西山潭里,唱出“胡庭兰,胡庭兰,路烂举步更艰难。今科若然考不中,下科命葬南山潭”的壮志诗篇。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庭兰果然在全国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中解元,越明年,再中进士。同年,获嘉靖皇帝恩准,允许胡庭兰在当年胡屋街跌倒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石牌坊,自此,庭兰雪耻。与此同时,西山潭也立成佳话,成了劝学育人的励志之地

与凤塔、南山古庙、南山钓台同一轴线的蔡氏大宗祠位于西山村东境社的村前路。相传,该村二十二世孙蔡文庄带领众乡亲参加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时的蔡氏大宗祠成为了起义军的指挥部。该遗址对研究太平天国在广州的活动有较大的价值。此外,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古西山村出诸多才俊,增城知县张星耀见西山村育人有功,于1860年在南山南麓建南屏书院,并第二年落成撰联。该书院直到1948年日本侵华时被炸毁,但石楹联现还完整保存。

【人物志】

蔡九传:倡建同和围的有识之士

蔡九传,西山村人,蔡氏二十一世祖。清朝嘉庆五年(1800)武举亚元,后任顺德协右营都司。他关心乡里,带头发起西山、水东、霞余、大村岭、新围等附近的村庄兴建增江堤围,防御洪水,保护家园,义举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嘉庆八年(1803),堤围建成,取名为“同和围”,意为各村同心合力建成之围。据悉,同和围是增城境内最早兴建的防洪大堤,全长4.5公里,捍卫耕地3000多亩, 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历来为当地村民称颂。同和围至今仍在使用。同时, 同和围也铭刻着蔡九传的学识和人格,铭刻着蔡氏族群的家风和自豪。




世界蔡氏文化网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于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成立,是正式登记合法注册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306529054D。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由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主办。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以弘扬蔡氏文化,传承蔡氏文明为宗旨。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是一个综合性、公益性、研究性传播蔡氏宗亲文化信息的平台,为蔡氏宗亲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