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营是明朝初年由山西移民至此而建起的村子,历史上村中蔡姓居多,故曾名蔡辛庄;清康熙年间改称辛庄营;后两村名交替使用,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定名辛庄营。村中有座观音寺,也就是蔡庄营菩萨庙,大兴普查登记文物。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至少三百年以上,院中原有一棵古槐,据说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可惜这棵古槐,被刨了。
清朝光绪三年进行过重修,一真保存不错,人民公社时代当过大队部,文革时被拆除破坏,后来在大兴区文委和宗教协会的关心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底恢复。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现仅存正殿三间。该庙坐南朝北,殿内供奉有三大士。2015年,菩萨庙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庙于光绪三年重修,坐南朝北。经勘探,菩萨庙原址东西长22米,南北长24米,占地约520平方米。现仅存正殿三间,配殿和原山门的基址经考古发现已经探明。
菩萨庙有正殿三楹,面宽10米,进深7米,硬山合瓦调大脊。2008年修缮时,经文物部门勘查,庙檐廊还留有龙凤和玺彩绘图案,内墙壁上曾有灰下残存的壁画遗留。正脊大梁上有“大清国光绪三年柒月重修榖旦、顺天府采育司蔡辛庄张氏众立”文字。
“穀旦”一词来源于《诗经》,意为晴朗美好的日子。常用于碑刻及建筑题记,表明立碑或者动工、竣工的日期是良辰吉日。
正殿内供奉三大士。“三大士”是指文殊、普贤和观世音三位菩萨。“大士”为梵文Mɑhsɑāttvɑ的意译,音译为“摩诃萨”,意思是“伟大的人”,是对菩萨的通称。通常,观音居中,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他们的坐骑分别是金毛犼、青狮和六牙白象。
2008年6月,当地重修菩萨庙。2009年10月,修缮完成,并在殿前立石碑两座。东侧碑刻上记载了菩萨庙的历史、修缮情况及捐赠人名单。西侧石碑,碑额刻“功德”二字,碑正面刻“功在当代,德惠千秋”八字,背面无文字。
地址:大兴区采育镇辛庄营村。
世界蔡氏文化网[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于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成立,是正式登记合法注册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306529054D。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由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主办。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以弘扬蔡氏文化,传承蔡氏文明为宗旨。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是一个综合性、公益性、研究性传播蔡氏宗亲文化信息的平台,为蔡氏宗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