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蔡世远与《二希堂文集》
时间:2021-08-22 08:20:03

蔡世远字闻之,因世居梁村,别号扪斋,学者称梁村先生或扪斋先生,福建漳浦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卒于世宗雍正十年(1731年)。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蔡世远举于乡;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成进士。历官改庶吉士、礼部右侍郎、分校乡会试、经筵讲官、文武殿试读卷、校阅文艺各差使等。


蔡世远为官颇能关心百姓疾苦。他改庶吉时,从京城请假回乡探亲,至浙江闻家乡漳州饥甚,便大发恻隐之心,乃告贷乡人在浙者,并劝捐输买米数千石,请浙江巡抚驰口禁,先由海运归平粜(参见《漳浦县·人物。蔡世远传》)。其时,漳浦常被海盗侵扰,蔡世远在籍练乡兵以卫之。总督满保人台湾平乱,蔡世远与其友好,致书请救济戒将士毋妄杀人;及平复,再致书,请求选贤任能治台,奖励垦荒,加强民兵合作以防日本、荷兰等国入侵,满保总督从之。清代台湾之治,蔡世远有一定的贡献。

 蔡世远祖辈有朱子学传统。始祖蔡元鼎以朱子学著名于世。六祖蔡大壮尝得朱子学家周瑛主敬穷理之传。五祖蔡宗禹亦是朱子学家。父亲蔡璧学宗朱子,曾为福建罗源县教谕,后主讲于全国第一流的福州鳌峰书院,传播朱子学不遗余力。蔡世远少承家学,接受朱子学教育,稍长,受业于朱子学教育,稍长,受业于朱子学家张伯行,师徒吏疵民疾,言无不尽。因此,蔡世远的朱子学思想根深蒂固。蔡世远博览经史,读书务求心得,敦践履别义利,终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发为文章,直抒胸臆,一出于心,旨要于诚。蔡世远立志要在学问和事业上为国贡献,特命其所居之室为“二希堂”,以时时提醒自己为此奋斗终身。他白记日:“学问未敢望朱文公(按即朱熹),庶几真希元(按即真德秀)乎?”事业未敢望诸葛武侯(按即诸葛亮),庶几范希文(按即范仲庵)乎?”  (转引自雷铉《二希堂集跋》)

 “二希”,意以真希元、范希文之学问事业自许。

  蔡世远积极从事教育事业。他曾接替其父主讲于数百年来以传授朱子学而著名的福州鳌峰书院。他为学生立约,告以为学,修身、待人之方,教书又教人。

他说:“以循序体察为致知之方,以敦本立诚为力行之要,与人言必以上一笔为的,成就者众..”  (《二希堂文集·鳌峰讲义》)

 “以上一等人为的”,其意:一指要尊敬人,如对待长辈那样,二指要商德比自己高人的学习。蔡世远办学十分强调品德和事业教育:对教师“严加别择察其品行之贤否以为去留,则教易施而得人之效速”;对学生“以激其向道之心”所重似不在举业”(参见张伯行《与蔡闻之》)。蔡世远认为,俗儒溺时文,富贵,不自计树之,此至为鄙陋,无足以论;读书只供作文,讲学不务躬行,为可耻。他讲学近而引之身心,发言处世皆竭诚而致行。他教育学生要以立定始,以复性为归,一以朱子为准。他联系实际,深悯世俗之汩没于势利,或薄辞章,其高明者又为王阳明顿悟之学所误。他大声疾呼,如救焚拯溺。他极歹励学者奋发有为,为国立功。蔡世远忠诚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教育事业,传播身学不遗余力。蔡世远讲学,听者恒千百人,为地主阶级培养了不少知识分子。

  蔡世远在其他场合也极注意品德和事业教育。如他请假回家期间,“遵行古礼,训饬族人,激劝交至,是亦施于有政之意也。” 。

 史称蔡世远是一个有理想、有气节、为人正直、为社会做了好事的人。

 蔡世远认为,一个人要有正气和节操,要有向上奋发的精神。他说:“血气之气不可有,义理之气不可无。……见理明而浩然之气胜也。……世之学者苟能不慑于卑贱,收其心,养其气,于以人圣贤之奥不难矣。”  (《二希堂文集,居业录序》。)“浩然之气”是战国时孟子的用语,谓“我养我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指的是一种主观的精神作用。南宋爱国者文天祥的诗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蔡世远和文天祥一样,用“浩然之气”来说明人的一种正直向上的高尚道德品质。

 蔡世远指出,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立志为国为民作出贡献。蔡世远的勉己励人之言日: “必勉之使为天下所不可少之人,匪徒为天下不可少之人,又当为一代不可少之人;匪徒为一代不可少之人,又当为千百代所不可少之人。志锐守坚,损其所甚利,而追其所必至,自然日进于高明,臻于光大。”(《二希堂文集·与雷一贯书》)“志锐守坚,损其所甚利,而追其所必至”,就是人要树立大志向,要有个奋斗目标,为了国家(“天下”)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勇往直前,要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牺牲精神。

  蔡世远认为,立志要以诚义为主体。他强调为人要忠信不欺,“若有一念不实,不但鬼神不可欺,天下后世更不可欺也。”(清唐鉴《清学案小识》卷五《翼道学案·漳浦蔡先生》)他认为,“澄本清源,惟在义利一关。此最难得之。义即天理,利则人欲,当认得透彻,断得斩截。” 《二希堂文集·寄宁化五峰诸生书》蔡世远又说,“今世之病,大半在于势利,词章其后焉者也,禅学又其后焉者也。士子束发受书,凡父所以教其子,师所以教其弟者,不过以拾科第取利禄为急务,身心性命有如外物,甚或攀缘趋附,以为进身之阶,幸而得志,则以掠禄固位肥身保家为长策,其有能卓然自立成一家之言,以垂不朽者有几入哉?”  (《二希堂文集·学规类编序》)

  在蔡世远看来,势利之心最坏,此类人无一好处,比心学、禅学等异端者更坏,他们人品学术之差,有误天下后人。

  蔡世远学宗朱熹,深醇平实。他把朱子学看作孔孟之学,认为“朱子之学不明而‘四书’之意亦因以晦”(《二希堂文集》·居业录序))。清代著名的朱子学家张伯行谓蔡世远“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正谊堂文集·与蔡闻之》。),就是说蔡世远的思想与孔、孟、程、朱是一脉相承的。张伯行在给蔡世远的信中说,“今日正学不明,能深任斯道以绍承家学者,非年兄昆仲而谁!”  (《正谊堂文集·答蔡闻之》)蔡世远的学说以立志为始,以孝悌为基,以读书穷理体察克己躬行为要。蔡世远把朱子学看成是有用之学。他指出,不能说理学家只会空谈性命,无益于国,如果使程朱得大用,宋朝可大兴;南宋指朱熹为伪学,国家就衰落。朱子学家鲁斋之在元,略见施用,有经邦定国之功。明朝一尊朱子学,成化、弘治(公元1465—1505年)之际,风俗淳茂,国以富强,后人不尊朱子学,学术漓而政纪亦坏。

  蔡世远认为,对汉儒和汉学不能一笔抹煞,“汉儒有传经之功”,“汉儒得收尊经之效。”由于汉儒对先秦经典“赓续衍绎,遗经赖以不坠”,蔡世远的这种经学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世界蔡氏文化网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于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成立,是正式登记合法注册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306529054D。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由世界蔡氏文化研究(北京)中心主办。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以弘扬蔡氏文化,传承蔡氏文明为宗旨。世界蔡氏文化网(http://www.sjcswh.com)是一个综合性、公益性、研究性传播蔡氏宗亲文化信息的平台,为蔡氏宗亲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