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高密蔡家庄先祖究竟源自何处?
时间:2021-09-05 08:16:09

山东省高密县蔡家庄位于高密县城西北约三十华里处,胶济铁路由村东而过,由此设置四等小站蔡家庄(今称蔡家站)。在距车站南三华里处,有一个户数不过二百,人口不足一千的小村庄。蔡姓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姓为村故称蔡家庄。

据高密县蔡家庄《蔡氏族谱》记载,自明朝中期立村,已历十数世,四百余年。早年蔡氏九世祖蔡世统、十世祖蔡维,曾相议修撰家谱,但因难于叙次未果,及至道光十三年(1834)由十世祖蔡纁(成三)主持首修蔡家庄《蔡氏族谱》。宣统元年(1909)十二世祖蔡国薰(华京)主持再修族谱。民国二十四年(1935),因与平度蔡家礼府族人确认宗属,十二世祖蔡溎薰(香畹)准备续修族谱,但因战乱未予完成,仅存《重修族谱序》。2007年由在高密的族人再次修纂《蔡氏族谱》,传承延续了家族之血脉宗情。

高密蔡家庄之蔡氏先祖究竟源自何处?

然而因早年失火,族影被焚,上三世失讳。迁徙年代及出处不详,无从稽查。惟四世祖蔡承恩名讳尚存,以为始祖。

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有山东平度蔡家礼府族人来高密蔡家庄查访宗亲。示其先世谱略,吾四世祖蔡承恩,五世祖蔡应春、蔡应谈、蔡应召赫然在列。因事关宗系,未敢轻信,着遣族人同赴平度蔡家礼府,查其宗影,若合符节。数百年来,始方厘清出处,认祖归宗。

经考证高密蔡家庄之蔡氏,确系出自姬姓之文王后裔,叔度子孙,累封于蔡,因以著姓。

本族始祖蔡绾,河南府(洛阳)伊阙人,宋初太平兴国年(977),自河南赴京东为官,任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县令。循行阡陌,劝课农桑,为政宽和,专尚德化,不事刑威,有古良吏风。在任九年终,子孙挽柩将归,民爱之不忍去,邑人留葬,遂以为家。

明洪武三年(1370),十七世祖蔡天和,自平度州迁居至距平度南二十余里之李傅村,后改村名为蔡家礼府。

嘉靖年间二十五世祖蔡子贤、蔡子友、蔡子强兄弟自平度蔡家礼府迁徙高密。因前族影被毁,上三世失讳,后以神宗万历年,二十八世祖蔡承恩为高密蔡家庄之祖。

自本族初祖蔡绾,宋朝初年由河南府迁徙莱州胶水,迄今已逾千年,历四十余世。

高密蔡家庄虽地处僻壤人口不多,然而素有崇尚教育之风气。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文林郎蔡嵩岳于村内设立“蒙养学馆”与“树德书院”。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高密县志⋅人物志⋅儒林》记载:蔡大廷字彤轩,咸丰辛酉(1861)拔贡,试用知县。性淡泊无意仕进,设帐授徒四方,从学者甚众,一时知名之士多出其门。蔡大士字蔼人,光绪庚辰(1880)岁贡。蔡大辂字殷甫,同治末年廪生,皆以能文著,时称“蔡氏三杰”。

自光绪末年起,蔡家子弟已纷纷入省城济南或北京等地新式学堂读书,接受新思想,学习格物致知之术。民国初年蔡家庄相继办起了两所新式学堂,1913年开办了国民小学,1914年又办起了女子小学,开高密新式学堂与女子教育之先风。1932年由辛亥先贤蔡自声先生倡导并捐助的六年制两级小学明德小学建立,学生多时曾达三百多人。1943年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三年制初级中学育德中学,学生也达到了一百多人。尊崇知识在蔡家已深入人心,将国家之复兴寄望于新知之引进,由此乡中学子纷纷留洋求学,以图造福桑梓。据《高密县志⋅教育志》记载,截至1935年在高密县的十一名国外留学毕业生中,有五名出自蔡家庄之蔡氏家庭。日后更是培养出诸多颇具影响的知识人才,在各领域为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