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泾县蔡村镇:独一无二的另类建筑
时间:2021-09-14 09:21:13

在泾县蔡村镇上胡村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中,“鹤立鸡群”地屹立着一座与当地建筑风格迥异的土楼,而就是这样一座“不伦不类”的土楼,被列为泾县第五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昨天从省文物管理局获悉,“其貌不扬”的土楼以其独特风格而蒙上了一层层神秘面纱。当地文化部门热切期待海内外专家前来实地勘察,以解开土楼之谜。


据泾县文化局秦秀伦介绍,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泾县蔡村镇上胡村发现的这座土楼,建于1934年。整体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设计四层,高约13米,墙壁厚约50厘米,呈方锥形,四面坡悬山顶。一至四楼设有木质楼梯,而二楼又设了独立的卵石砌就的台阶可达,这样就形成了内外通道。土楼下部以块石、砖砌成约70厘米的基础,其上的墙体由砂砾土拌石灰分层夯土板筑,一板高约40厘米,共计有26个板层。土楼二层以上三面开窗,木制门框,均以铁皮包护;一二层窗设铁栅,狭窄低矮,一次仅容一人进出。

按通常的建筑规律,一种建筑样式或流派会在一个地区普遍存在,最起码也不是孤立现象,但根据泾县文物管理所对全县境内的古建筑实地调查,发现土楼仅此一座。在徽派建筑独领风骚的皖南,为什么户主“舍洋求土”,建筑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土楼呢?据了解,泾县蔡村镇上胡村以“胡”姓居多,经考证与绩溪上庄胡氏同出一宗,建筑该土楼的户主是当时的地方首富胡良千。当地历来经济富足,素有“金蔡村”之说。很多有钱人家都选择建造大厅开阔、进深较大、屋舍连绵的深宅大院,除追求实用功能外,还讲究有高耸的马头墙、巍峨的斗拱、精美的木砖石三雕等豪华装饰。当年建设这样一座土楼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徽派民居,土楼主人为什么耗费巨资建造它?它有什么独特功用?且已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为什么这座土楼墙壁都没有出现裂缝…… 面对如此多的谜团,泾县文化旅游部门迫切期待海内外专家前来实地勘察,以科学的观点破解土楼的秘密。

新闻背景:何为土楼?

土楼是我国独特的乡村民居和建筑奇观,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交界,尤以福建居多。它们大都建于清朝年间,距今有200年至300年的历史,因其建筑材料为当地生土加工夯筑,故称土楼。

过去偏远山区土匪盛行,乡里农民无法抵御,于是同族人联合兴建土楼用以御敌。土楼设计奇妙,历经多年风雨侵蚀,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大多数至今还住有居民,这引起国内外建筑师们的广泛兴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