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蔡家庄村:故乡与逝去的童年
时间:2021-09-15 09:10:23

“我熟悉蔡家庄村的河流、大树、田野以及更迭的四季,尽管我已离开那里三十年了。”

我是江苏如皋人,从小生活的地方是蔡家庄村,那是苏中平原上很普通的一个村庄,是我的养父母所在的地方。我幼年时,养父母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生父在内蒙当兵,生母一个人在家养四个孩子,生母是妇女主任,去乡里开会时,中间人称养父母家需要一个女儿。


我们江苏人管这样的情况叫“丫头”,意通压头,没有孩子的人家需要抱养孩子压一下头,才能顺利生孩子。养父母解释,两家不是就此不来往,未来可以像亲戚那样走动。我的生母同意了。

养父母对我很好,他们为人慷慨,我因此拥有了一个丰沛而散漫的童年。他们逢年过节走亲戚会带上我,经常给我零花钱,我要买书时,无论多贵也会给我买。养母不是一个擅长表达的人,她的关心会表现在给我做很多的衣裳,我从小到大的每件衣服都有她亲手绣的花。

三岁的孩子还没记事,等我懂事后,周围的大人会悄悄告诉我,“你不是他们的孩子”,我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不过养父母家人真的很好,我也没有太在意这些。

我是1978年生人,童年最常出现的画面,小小的我坐在青瓦平房的门槛上看书,大门右侧有一排很大的水杉树,水杉树树荫隐隐约约照在门槛上。那时候河堤附近还有很多槐树、杨树,村民依河而居,到了夏天,大人们会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孩子们会下河游泳。

八十年代的村庄是热闹而丰满的,年轻人不会抻着头挤进城里去,人们安心地待在农村。农闲的时候,蔡家庄村的人背着包裹卷出门,农忙的时候,他们又像候鸟一样飞回来,忙完了再出门。邻里之间常常一起吃饭互相帮忙。


                  蔡家庄村

童年的蔡家庄是一个美丽丰满的少妇,现在像一个被遗弃了的寡妇。这些年蔡家庄的年轻人都跑出去安家落户了,只剩下一群老人,有些年轻人在城里买房安家,把父母接过去带孩子,房子就空在那里,慢慢坏掉了。

房子靠人撑着,常年不住也是会坏的,院子里会长满杂草,门上的油漆变得黯淡,还有些养猪的猪圈屋顶塌陷下来。那条充满我童年回忆的河,现在已经臭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逐渐意识到城乡差异,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城市生活的生父母考虑到我的教育问题,去和养父母沟通,要把我接进城市,他们提出给养父母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养父母一口拒绝了,他们说:“我们不要钱,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这个孩子能过得自由自在,她想来我们家的时候,你们就让她来。”

十三四岁,我回到了生父母身边,他们严厉务实,耍赖撒泼的一套压根儿不理。不过他们也培养了我一些独立的特质,“出门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自己做”。

20出头,我生了一场大病,这场病直接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走向。嫁在浙东山区的小姨娘回江苏探亲,提议把我接到她家休养,浙东山区属于丘陵地带,有山有水,很适合休养身体,后来我也嫁到了这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