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蔡海林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时间:2021-09-30 11:29:28

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一封感谢信,信是由河南郑州中牟县黄店镇“农民抗洪志愿突击队”的43位队员联名写来的,个个按上了红手印。他们对在灾区面临缺粮断炊的节骨眼上,从江苏淮安冒雨驱车给他们送来自己生产的20吨大米、450桶大豆油和购置的100箱方便面等物资的上海退役军人“蔡团长”,表达由衷的谢意。这位“蔡团长”,就是杨浦区正团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江苏盱眙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海林。几年前,蔡海林来到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带领当地老兵和农民群众创业实干,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团职退役军官当起了农民

蔡海林1991年入伍。2016年,服役满25年、年满45岁的蔡海林,从正团职岗位上选择自主择业,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曾在上海一家大宾馆担任过总经理,又在交通大学总裁班进修深造过,蔡海林经营这个公司游刃有余。正当他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次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黄花塘的红色之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7年底,有一次回老家洪泽探亲时,蔡海林他专程去仰慕已久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观。而这一去,让蔡海林深受触动。

        

“黄花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陈毅、叶挺、项英、粟裕、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浴血奋战过,然而,这里人民的生活依然不富裕,尤其是部分老兵,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蔡海林决定:到老区来开辟新战场,带领战友和群众创业致富。

在同为退役军人的妻子支持下,蔡海林说干就干,在黄花塘扎下了根,还陆续从各地聚集了刘保权、王征宇、陈海波等6名事业有成的退役军人,他们是当年和蔡海林一起当兵的战友,大多是在团职岗位上退役的,听到“老班长”的集结令,分别从河北、浙江、湖南等地赶来,选择在全镇最穷的芦沟村流转土地2400亩,注册成立了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蔡海林告诉记者,取名“老营”,有两层含义:一是传承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二是标志着新时期退伍军人向现代农业进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营地。搞农业、当农民,目标只有一个——在“红土地”上种下“绿色希望”,带领老乡奔小康。

他们像当年的新四军一样,住进了农民简陋的农舍中,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一看村里一下来了好几位解放军“团长”,要在这里种地当农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都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当年的铁军又回来了!”

                     植保无人机在麦田里作业

沟村处于丘陵地带,这里土地高低不平,分散零碎。蔡海林的老营公司对田园进行了整体综合治理,改变了过去种田靠“肩挑人背板车推”的传统农耕方式。通过修路建渠、集中平整、土地连片、沟渠纵横,使其能适应机械化耕作要求。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各类智能化农业机械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在老营的现代化农业基地里可以看到,植保无人机在麦田里作业、工作人员驾驶全自动喷杆式高效值保机在田间操作、农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

稻虾共生既是盱眙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的特色产业,也是老营公司2400亩流转土地的主打产品。为了掌握这门农业技术,蔡海林带领团队成员3次去安徽省全椒县,向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王如峰请教。王如峰被蔡海林等退役军人的创业精神所感动,曾7次亲临芦沟村指导生产,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老营公司当年就投放虾苗3万公斤,2400多亩稻虾共生工程初具规模。

蔡海林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专程到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献计献策,提供了稻渔、稻鸭、稻虾、稻蛙、稻蟹、稻蟾蜍、稻鳝等多种种植模式,并与老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校企、校农合作发展的路上,走出了坚实的步子。

2018年是创业的第一年,蔡海林的老营公司创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的好收成,收获小龙虾12万斤、鸭蛋6万斤、试种羊肚菌10亩。生产的老营稻米,当年被评为“江苏好大米金奖”。

当地县、镇政府领导也对蔡海林创建的“老营”公司给予了重点帮扶。盱眙县分管副县长多次到公司指导,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并亲自带队组织老营团队去云南考察学习菌菇栽培技术。黄花塘镇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协调帮助解决老营公司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方面的难题。芦沟村村委会组织有7名“老农”组成的技术小组,到田间地头当指导老师,对老营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帮教活动。在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蔡海林发展现代农业的事业在黄花塘这块红色土地上终于红红火火的干起来了。

                       经济薄弱村摘掉了“贫困帽”

芦沟村集体经济多年来一直交“白卷”,老营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在这个村里流转土地后,使农民有了一笔收入。同时,公司在用工方面首先向本村村民倾斜,解决了该村300多人的就业,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当地的村民。农民变成了“工人”,在家门口就业,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家家的收入都提高了。

“以前我在上海做建筑工,一年也就五六万元。蔡总来了以后,我把田都包给他了,一年到头就在公司干,工资和土地租金加起来,一年收入12万元”,村民袁绣清激动地说。村民张正林家以前靠种地一年赚不到3000元,两口子到老营公司务工后,每年各项收入加起来超过7万元。全村类似情况有140多户,半年不到,全部刨掉了“穷根”。现在,卢沟村的村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而蔡海林等这些退役军人,仍然还住在农民空出的老房里。

蔡海林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也辐射到了周边的农村。和芦沟村紧挨着的岗村、绿化村也在老营带领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蔡海林在岗村投资500万元建设的菌种厂,吸引该村100多户走上种植致富的道路;经蔡海林牵线搭桥,筹集200余万元扶贫资金,为绿化村建起20个标准化羊肚菌种植基地,使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蔡海林还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民实施虾稻共生、莲虾共作、稻鸭放养,种植鸡枞菌、羊肚菌,发展军旅民宿、红色旅游等项目。2019年,蔡海林被中共盱眙县委授予“绿色发展贡献奖”;2020年,他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并在淮安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