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蔡显凯:打好延寿县扶贫创新“组合拳”
时间:2021-10-14 08:58:30

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松花江的重要支流蚂蜒河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延寿县全境。

拥有“五山四分田,半水半草原”的延寿县,耕地面积164万亩,其中水稻田面积超过100万亩。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产业结构单一,延寿大米始终未能取得与其品质相匹配的市场地位,产品市场认可度比较低,并且有着较高的贫困发生率等因素,成为了中央划定的80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2018年年底,中粮集团派出的扶贫干部蔡显凯来到黑龙江省延寿县,经过调研发现,稻米产业作为延寿县的支柱产业,有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延寿土地肥沃、种子优良、气候适宜、天然水资源灌溉、种植技术领先,延寿出产水稻品质优良,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香米之乡”的称号。

但延寿县稻米产业的发展更专注于水稻产量,对质量的把控不够,且延寿大米的品牌影响力不够,溢价能力不高,即便是好粮也卖不上好价钱,导致农民种植水稻收益不高,甚至还会遇到卖粮难的困境。

另外,境内大米加工企业的确不少,但是真正叫得响的、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少,大米产业的各个链条没有形成合力,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也都不高。

实施精准扶贫,想要推动延寿稻米产业突破发展,就得开拓创新。最根本的要从思路上创新,改变以往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的传统思路,把全链条管理思路应用于当地稻米产业之中,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强化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经过多方努力,延寿当地的产业与中粮全产业链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有效对接,当地现有资源嵌入中粮全产业链相应环节,形成全链条综合发展思路框架,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统筹推动当地稻米产业发展。

延寿县加信镇民主村信合有机稻米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一直在探索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研发的水稻覆膜技术获得了国内专利,不仅能够增加水稻生产的积温,还能减少杂草以及害虫生产,从而少使用农药,达到有机的效果。但是覆膜市场上基本都是以国外技术为主,价格比较高昂,对于姚宏亮来说,每年5月份插秧时地膜供应一直是个问题。

了解到情况后,中粮集团旗下相关专业化公司齐发力,中粮生物科技下属企业生产的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粮粮谷则以“订单农业”为突破口,推进当地水稻技术、种植、加工、品牌打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向信合合作社提供价值60万元的可降解地膜,用于支持合作社种植有机优质水稻,从而提升水稻溢价,带动了农户增收。

2019年、2020年,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粮谷下属的五常米业、绥化米业连续在当地开展2万亩订单种植项目,并给予收购运输补贴。

对于订单种植,延寿县合众农业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宋志忠信心满满,“订单农业让合作社的水稻销路稳定,农户满意。”

       

延寿最叫好的产品还是大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加之推广订单种植,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延寿大米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这只是第一步。产业升级不但要内强筋骨,更要外树形象。

为了让好米卖上好价钱,一方面中粮旗下中粮粮谷下属企业采购延寿高品质水稻,另一方面携手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福临门·淘乡甜”延寿大米,通过线上线下(49.480, 0.00, 0.00%)渠道共同推广,把延寿大米采购、加工和品牌推广纳入粮谷自有经营体系之中,让“订单+加工+品牌”的扶贫新模式真正得以落地。

与此同时,蔡显凯多次走进直播间,跟他一起直播的还有各企业代表以及乡镇、村负责人,他们一起成为延寿特色农产品(6.350, 0.00, 0.00%)的“代言人”。

随着延寿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延寿大米也真正实现了从好米到名米的转变。2020年2月,延寿县实现脱贫“摘帽”。

清风明月会有时,皓月长空凌云志。中粮的扶贫队伍中,有太多太多像蔡显凯这样的干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真心实意为百姓、全心全意助脱贫的初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