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一群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乡贤教化乡民、反哺桑梓,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构建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乡贤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不同乡贤在各自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龙文就走出了众多乡贤:他们或科举高中,叱咤政坛;或参加革命,缔造共和……
蔡大燮(1912—2000),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人,他14岁到菲律宾半工半读,19岁回漳州,20岁往上海求学,值“九一八”事件发生,受进步思想影响,和同学一起罢课,三次到南京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参加捣毁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中央日报》社的斗争。1931年,蔡大燮加人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漳州与杨殿钟、胡大机建立党小组,发展党员,不久担任党支部书记。1934年春,他同彭冲、胡大机筹建立并领导“芗潮剧社”抗日革命团体。
“七七”事变后,他同柯联魁一起带领全体社员参加抗敌后援会,团结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以彭冲为队长的四十多位党团员及学生北上参加新四军,他自己留在家乡漳州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致力营救被捕同志,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他主动转移至香港、菲律宾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开展抗日宣传。抗战胜利后,他回家乡,曾被国民党逮捕人狱,获释后,再赴香港、菲律宾,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向海外华侨揭露国民党罪行。1949年漳州解放,他由港回漳,继续资助“芗潮剧社”开展活动,参与筹建漳州市工商联组织,发动工商界人士踊跃认购公债。以后,他被任命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文化局副局长,对福建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1958年——1985年,担任省政协常委。
蔡大燮书法
离休后,他在党的关怀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党中央制定反腐倡廉及纠正不正之风的措施而叫好,家里的墙上挂着“国兴当以民为本,吏治更须廉洁风”的条幅,用以告诫子孙。他积极参加广州老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余热,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受聘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体现了一位老同志的革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