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资讯 > 文章正文
蔡聪森:这位遵义人把麻雀画“活”了
时间:2021-11-25 14:03:42

遵义的麻雀都姓“蔡”?这绝非虚构与夸张,而是我国著名诗人李发模先生对遵义一位有名的花鸟画家——蔡聪森的赞赏与认可。

                                                

蔡聪森:号森者,斋署“师竹堂”。1946年4月生于贵州仁怀。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贵州画院名誉画师。

                                                                他18岁开始画麻雀

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蔡聪森今年74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画画,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画麻雀,到现在已有56年。因为专注画麻雀,人称“蔡麻雀”。在遵义,乃至整个贵州书画界,专注画麻雀的,目前已知仅有蔡聪森,他画过的麻雀估计有上万幅,其好友著名诗人李发模对他更是大加赞赏,直言:“遵义的麻雀都姓‘蔡’”。

初见蔡老,他正在书房伏案作画,那时,阳光照进房间,鸟儿在窗外叽叽叫着,只见他微低着头,手上的毛笔在墨汁盘与画纸间来回游走,神情十分专注。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并非绘画专业出身,但多年来作画却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画各种形态的麻雀,更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蔡老所作的麻雀灵活、生动,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画中的麻雀千姿百态,与花、草、虫、果相映成趣。

拿一张名为“春光无限”的小品来说,画中,麻雀置身于竹荫花丛间,或顾盼生情,或啄食而有趣,概不孤立。竹子的刚毅,麻雀的灵动在蔡老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相得益彰。加上落款:“日暖风暄泪竹斑,雀鸣拂羽树林间;眼中正是春光好,唤雨呼晴莫等闲。”不得不说,小品画以普通人的视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他在遵义书画界很有名气

因长期坚持画麻雀,蔡老在遵义书画界很有名气。也因为太专注,遵义市博物馆都找到了他。几年前,遵义市博物馆专门邀请他,在馆内举办了一场蔡老的个人画展。展出的作品囊括了他近30年来的花鸟画作品,共精选了100多幅。

曾经,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的王尧礼先生对蔡老还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蔡聪森不是一位很有名的画家,但肯定是一位优秀的画家。画好而声名不彰,是因为他不会自我炒作,也没有人为他炒作。蔡先生也不管是否有名声,只管作他的画。蔡先生画花鸟虫鱼,瓜果菜蔬,每一件都是本乡本土的物事,蔡先生是一位乡土画家。我说蔡先生是一位乡土画家,并不是贬低蔡先生的艺术成就。文学中有乡土作家,鲁迅、沈从文、鲁彦、许钦文、废名、蹇先艾、师陀、孙犁等皆是,乡土画家却少。”

                                                               他喜欢观赏麻雀

蔡老喜欢画麻雀,也喜欢观赏麻雀。手机有几千张存照,大概三分之二都是他抓拍麻雀的图。“麻雀是种很有灵性的鸟,只有人的地方才有麻雀,但它们又不喜欢靠近人,都是些小机灵鬼。”蔡老说。

平时闲着没事,不论春夏秋冬。蔡老喜欢到红军街、遵义纪念公园或者湘江河边走走,因为那样地方,经常有麻雀的身影,飞过头顶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草丛觅食的都有。一些大胆的麻雀还会落在路边,离人很近,但只要人稍微有点动作,它们就飞走了。手机上存着很多模糊的照片,大多数那种状态下拍的。但蔡老都没舍得删。“这些照片虽然模糊,但神态是有的,画画时,它们就成了重要的素材了。”蔡老如是说。

为了画麻雀,有时,蔡老会在院子里撒下食物,吸引麻雀来啄食,以便近距离观察。有时候,他还跑到寺院里住下,接连几天观察麻雀。

                                                                他画画没有老师

说起喜欢起笔画画原因,打开蔡老的一本个人画册,里面有他对自己的这样一段描述:“于画画,最初不过是偷闲图个快乐,用以打发时光之举,不曾有什么非分之想。”

蔡老出生在遵义仁怀偏僻的山村,直到九岁才进入学校学习,但在十六岁时就辍学务农了,十九岁那年,他选择了进城当工人,在遵义的一个砖瓦厂工作。

“我的画画生涯就是从当工人那会开始,那时业余生活非常简单枯燥,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对画画特别喜欢,下班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画,但那会根本没有条件拜师学艺,只能从报纸书刊上找名师名家的画,剪下来以后每天跟着临摹。”

为了能够多练画,他每天到处收旧报纸,练笔的时候就在报纸上练,对于那时的蔡老而言,能够在宣纸作画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蔡老感慨:“那时有计划,每个人能买的数量非常少,厂里的师傅是上海人,每次他回上海我都要请他帮我宣纸回来,一带就是近10年时间。那会儿,遵义都买不到宣纸。”

“其实,最早我什么都画,但后来发现,竹子、麻雀成为了我最想表达的素材,画起来也特别顺手。”

“也就是这样,一出去别人喜欢叫我‘蔡竹子’‘蔡麻雀’本来只是一种调侃,但叫多了后便在竹子、麻雀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蔡老说。

“更加潜心作画,是2006年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花上三两小时在画画上,有时一连出门几天,没碰画画就心痒痒。”他告诉记者,不管住到哪里,家里人都会留一间屋子给他做书房。

                                                           画麻雀是他人生风景

“我画麻雀有自已的理解,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展翅飞翔的姿态很有劲。这是因为,借用画鹰的方法画麻雀,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让我画的麻雀更有劲。”

蔡老喜欢画麻雀,一幅画上最多有近300只。说着,蔡老找出了一幅8尺多长的画作,这幅画的背景是兰花丛,几百只麻雀就散落在草丛边,它们神态不一,动作不同。

“最难画的就是地上的麻雀,因为是相对静态,它们神态、动作都是不一样的,画的时候,要考虑画面、构图、和谐和符合场景。就像人群一样,每个人神情动作都不同,有的人在聊天,有的在看别人聊天,有的在看风景,有的在看别人看风景。而飞的麻雀,都是挥着翅膀,动作相对单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sjcswh@126.com
分享到: